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雷昕 通讯员 尹枝茂
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预防公共资源交易腐败,湖南出台《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模块化招标文件范本框架导引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通过“机器管招投标”,系统破解“量体裁衣”“应进未进”“专家不公”等传统治理难题。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人工治理”向“数智规则”治理范式转型,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也没用”这一重要目标。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曾胜向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一行介绍“机器管招投标”情况。
《导则》范本规范 “九龙治水”
近年来,工程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严重。为了斩断伸向公共资源交易的利益黑手,2024年10月,湖南启动“机器管招投标”工作,通过技术变革推动行业变革。
“‘机器管招投标’是以数字化、模块化、逻辑内嵌的电子招标文件范本体系为牵引,按照‘数字规则穿透业务、算法刚性约束权力’原则,构建覆盖工程建设7大行业34类评标办法的数智化治理体系。以实现招标文件制作、投标文件编制、评标评审、监管监督的全流程数智化治理。”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李永香介绍。

“机器管招投标”监测调度大厅。
聚焦招标文件范本这个源头工程,省发改委、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同制定出台了《导则》,按照“《导则》定范本、机器锁范本、全省用范本”的原则,实现范本由管理部门“各行其是”向省发改委、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业管理部门统一规范转变。
“《导则》范本出台后,所有行业按照统一的规则开展招投标工作。通过规则内嵌与智能解析,将工程复杂度转化为机器算法,让‘九龙’在统一的规则下‘治水’,阻断了‘打招呼’‘控标’操作的空间和条件。”省发改委法规处处长尹枝茂介绍。
牵引指标项防止 “量身定制”
针对以往项目招标人可随意设置资质和业绩,省发改委和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设置了牵引指标项。以国家资质所对应的工程类别及规模为牵引指标项,反向牵引招标项目所需资质条件,系统自动匹配资质、业绩,评标办法等。
招标文件编制也由原来的“自主编辑项”变为“自动生成项”或“规定选择项”。以此解决以往招投标领域存在的同等规模不同资质、同类项目不同需求、同类需求不同标准、同类标准不同参数等问题。有效遏制招标文件“量身裁衣”现象。
“以前都是招标人根据需求填资质,投标人来投。现在是把国家资质对应的工程类别和项目规模录入系统。招标人填项目,反向把项目需要的资质牵引出来,防止人为设定过高的资质。”尹枝茂介绍。“每个环节都对应统一标准,投标条件无法量身定制,专家评标没有操作空间,就实现不了打招呼、围标串标了。市场主体只能凭实力中标。”

媒体开放日现场介绍“机器管招投标”。
数据互联提升编制效率
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构建集信息录入、归集、对比、预警、分析为一体的交易系统主体库,与8个行业部门的数据库互联互通。交易主体库的信息一次录入、重复复用、全网通用,投标文件制作可从交易主体库一键获取。让招标从以往“撰写论文”式的编制招标文件转变为“填空式、选择式”编制招标文件,所需耗时从3至7天大幅缩减至1到4小时。
主体库同时对投标人所提交的业绩、关键人员、奖项、信用评价等历史数据进行自动存储、归集、对比、预警、分析,全省跟踪联动。实行“不锁定就用不了、锁定了就动不了、用过了就抹不掉、造假了就跑不了”的全透明运行机制。“如果不同项目投标填写的人员业绩资质信息不一样,系统就会自动比对出来。这些信息也将在网上晒出来,接受社会和同行监督。”李永香介绍。
据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计,实现机器管招投标后,从已完成项目情况来看,参与投标的公司活跃度显著提升。平均投标家数每个项目增加至38.41家,投标家数提升166.18%;民营企业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中标率为88.11%,增长了14.46%;省外企业中标率为28.4%,增长了7.53%。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开发后进行测试。
废标清单管住“任性”专家
“在项目评标时,曾出现专家废了14家公司,只留下3家公司的情况。只因招标文件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本单位人员,并提供社保和工资流水证明。这显然是滥用了专家废标权利,后来就出了废标清单。”尹枝茂回忆道。
“废标清单规定了专家的废标权限范围,专家只能做选择题。”李永香告诉记者,“评标系统中的否决投标情形现在根据行业部门确认了固化选项,按照谁发起谁负责原则,经全体评委表决通过后才能废标。整个过程全程留痕,永久保存”。机器管招投标评标也由机器监管。
机器首先针对投标文件的资质、业绩等客观条件是否符合项目要求进行客观评分,专家复核投标人提交的资料附件是否真实。专家主观评分环节不仅抹掉了评标人信息,机器还将每个人的投标文件切分成12段,跟其他投标人随机组合。专家给12段打分时,涉及多个投标人,且实时留痕、自动预警。
机器管评标不仅管住了专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客观评标环节,基于智能化、内嵌规则引擎系统自动处理了超过90%的标准化评审内容。平均评标耗时从原来的12.21小时/项目,缩减至4.72小时/项目,降幅达61.34%。
创新计价模型预防“踩价”
“传统招投标规则下,中标价格采用平均价,容易围标串标,且受人为干扰比较大。评标专家废了一家公司的价格,整个结果就会发生改变。现在机器管招投标采用六随机五区间的计价模型,‘踩价’很难。”湖南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标部经理严涛反映。
“采用六随机五区间数学模型报出来的基准价是系统在合理区间内定的随机价。谁离基准价近,谁就能中标。”李永香解释。
据数据统计,从机器管综合评估法项目的报价分布来看,其报价分布呈非完全正态分布,中标价分布无明显规律,围标串标者无法精准获悉中标区间,从而最大程度规避围标串标。采用综合评估法机器管招投标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平均分差为0.41、最大分差为7.04,相较于传统招投标显著降低。已中标的现行项目均为实力得分排名第一或者与第一分差比为1.11%的企业中标,在公平性基础上实现了准确性。

交易系统不见面开标。
“今年公司参与了440次投标,中标了7个项目。原来上亿的大项目我们都没有竞争机会,都是国企大公司中标。机器管招投标后,给了我们民营企业更多机会。近期公司参与投标的几个过亿的项目排进了前三名,有了中标机会。”严涛告诉记者。
作为湖南深耕行业30多年的国有招标代理机构,湖南省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谭娜认为,机器管招投标把前端已经管得很好了,但后端履约还未能监管到位,有机器管的项目面临中标后,不签合同或者签了合同没有履约的情况。“中标后是否及时签订合同,工程进度是否实时跟上,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后期是否按照合同及时付款,这些情况也可实时上传系统,让机器把履约监管起来,真正形成闭环。”
责编:谭好
一审:谭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